商品在哪裡交易?
商品在不同的交易所進行交易,這些交易所專門交易特定類型的商品。一些著名的交易所包括
LIFFE(倫敦國際金融期貨與期權交易所):歐洲最大的商品交易場所,專注於可可、小麥、咖啡、糖和玉米等軟商品。
NYMEX (紐約商品交易所):全球最大的實物商品期貨交易所,專門從事能源和金屬交易,包括原油、天然瓦斯、黃金、白銀和銅。
倫敦金屬交易所:有色金屬的主要市場,包括鋁、銅、鎳和鋅。
ICE Futures US:糖、棉花、可可和柳橙汁等軟商品的全球主要交易所。
CBOT(芝加哥期貨交易所):歷史最悠久的期貨和期權交易所,專門從事玉米、大豆和小麥等穀物交易。
商品期貨以合約形式交易,每個市場都有交易所設定的標準合約大小。例如,黃金期貨的合約大小為 100 金衡盎司。如果黃金價格為每金衡盎司 1,100 美元,購買一份合約的費用為 110,000 美元。鑒於小投資者可能沒有這麼大筆資金,許多交易所提供槓桿交易期權或 「迷你 」合約,這些合約比標準合約小,通常是標準規模的 10% 到 50% 之間。在交易之前,確認具體的合約大小是非常重要的,因為不同商品的合約大小可能會有很大的差異。
什麼驅動商品價格?
商品價格的主要驅動因素是供需平衡。舉例來說,棉花豐收會導致供過於求,進而降低價格,而製造商需求增加,若供應無法跟上,價格就會提高。
有幾個因素也會影響商品價格:
天氣: 農產品特別容易受到天氣狀況的影響。收成不好會減少供應,推高價格。
經濟和政治事件: 衝突或政治動亂等不穩定因素會影響供應鏈。例如,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會因供應的不確定性而導致油價波動。
美元強勢: 由於商品通常以美元計價,其價格通常與美元價值成反比。如果美元疲弱,就需要更多的美元來購買相同數量的商品,導致價格上漲。相反,美元走強通常會使商品更便宜。